《心理学概论》学习笔记

作者 Marlous 日期 2018-08-12
《心理学概论》学习笔记

一 概述

  1. 研究领域:
  • 心里过程和心理行为。
  • 感觉、知觉、记忆、学习、判断、决策、情绪、社会关系、社会行为、道德意识。
  1. 科学方法:证据、证明、证伪。

  2. 社会赞许性:出于心理需要留下良好印象。

  3. 朴素现实主义:我们认为自己所认为的世界就是真实世界。我们经常不认为自己不知道,而认为自己知道。

  4. 简单重复效应:人们偏向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。

  5. 数据采集方法:
    观察;自我评价;自动采集。

  6.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,因为:因果关系比相关关系信息更复杂更多。可能存在第三种变量。

  7. NBICS:纳米技术、生物技术、信息技术、认知神经思维、社会科学。(21世纪五大终极问题)

二 心理学历史

冯特,心理学之父,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。

三 感觉与知觉

  1. 感觉: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系统的一种个体属性的直接反映。(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。)

  2. 知觉:直觉是人脑对刺激物体的整体的观察、感受、整合、加工和解释。

  3. 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直接反应,更客观;知觉是对整体属性间接反应,更主观。

  4. 知觉的两种加工:

  • 自下而上的加工,对刺激的加工从感觉受体,上升至大脑和心灵的层次。
  • 自上而下的加工,根据以往的经验和预期,先从较高水平的心理过程来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,进而形成感官认识。
  1. 直观感觉: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。

  2. 鸡尾酒会效应: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,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间而忽略背景中的其他噪音。

四 思维

  1.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级形式。(对信息整合归纳并作出判断推理应用。)

  2.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更多的是演绎,科学思维是归纳。

  3. 表象(直观的形象)。人可以通过表象来进行思维创造。

  4. 表象是感觉与思维的中间变量。表象比感觉更概括,比思维更形象。

  5. 问题解决:计算、启发式。

  6.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:知识表征;思维定势;功能定势;动机和情绪。

五 意识与自我

  1. 意识是我们对自己主观体验的觉知。

  2. 意识的特性:主观性;选择性;连续性(意识流);自发性主动性。

  3. 相信自由意志能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。

  4. 自我效能误区。虚假独特性。自大。虚假共识。

  5. 自我意识:主体的自我,客体的自我。/个人自我,社会自我。

  6. 自我意识的文化差异。

  7. 自我意识的调节:
    延迟满足实验,心理能量能转化为生理能量(正面、负面)。

  8. 增加自我调节的力量方法:
    增加自我调节的总量(多做平时不愿做的事情)。随时随地恢复自我调节力量的消耗。

六 语言与沟通

  1. 语言: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,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,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,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。

  2. 高语境风格(偏东方)、低语境风格(偏西方)。

七 情绪与情感

  1. 情绪: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。

  2. 情绪的功能:激发心理能量;心理活动的组织者;人际交流的工具与手段;连接人心的纽带。

  3. 詹姆斯兰格理论:
    情绪刺激导致生理反应,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。(过度强调生理反应的作用)

  4. 坎农巴德理论:
    刺激-大脑-情绪-内脏。

  5. 沙赫特辛格理论:
    刺激-生理反应-认知评估-情绪。

  6. 进化理论:
    人类情绪是遗传产物。

  7. 情绪智力:情绪感受、情绪管理、情绪利用、情绪理解。

八 社会心理学

  1. 社会认知、社会关系、社会影响。

  2. 可维持的有效社会关系 150 人(推算)。

  3. 对人行为的最佳预测就是他的社会的情境和环境。

  4. 社会认知: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。

  5. 行为影响态度。

  6. 路西法效应: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,透彻解释“情境力量”对个人行为的影响。在日常生活中种种社会角色剧本的规范与约束下,我们是否会像上帝最爱的天使路西法一样,不知不觉地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之事,从而堕落成魔鬼撒旦。

  7. 认知失调:表示相冲突的认知是一种原动力,会强迫心灵去寻求或发明新的思想或信仰,或是去修改已在心里存在的信仰,好让认知间相冲突的程度减到最低。

  8. 群体:

  • 确认身份。
  • 社会认同。
  1. 团体极化效应(团体风险迁移):团体讨论后的态度偏激还是偏保守取决于初始平均意识。

  2. 从众:

  • 信息性从众。
  • 规范性从众。
  1. 影响从众因素:团体大小;团体重要性;是否有同盟军;文化(个人主义、集体主义对从众压力小);服从(错误行为规范、权威);与个人心理距离。
    群体的影响不总是正面的。

  2. 社会关系,歧视产生的原因(刻板印象):

  • 不平等的社会关系;
  • 社会化教育的结果;
  • 体制性的作用;
  • 自己的动机。

九 文化心理学

  1. 文化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主体文化心理特征,以及心理对文化影响的规律的一种科学。(研究文化对人情感、行为、社会关系等。研究心理对文化的组织、创造、传承、强化)。

  2. 文化:非物质性、精神性的东西。/文化教制作用。

  3. 文化价值理念对行为的影响;自我概念文化不同及对行为影响;整体性,分析性知觉。

十 个体差异

  1. 个体的心理差异。

  2. 智力测量方法。

  3. 人格差异:人格:心理“倾向性”,特征重叠交织构成人格。

  4. 大五人格理论:内外向;随和性;尽责性;情绪稳定性;才智。其他理论等等。

  5. 个人行为受情境和特质影响。心理学家认为,一个人的特质对行为有稳定的预测作用。(争论)

  6. 价值观差异:普世的价值观:权力、成就、享乐、刺激、自主、道德、慈善、传统。

十一 学习与记忆

  1. 学习:
    通过经验和训练所产生的,行为和心理的相对持久的变化。

  2. 学习,刺激与反应联结理论。准备律;练习律;效果律。

  3. 刺激与反应:
    学习就是把对中性刺激(条件刺激)形成条件反应的努力过程。(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反应联系->条件反应)

  4. 条件反应的泛化。(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、对娃娃脸的偏爱婴儿)。

  5. (正负)惩罚与(正负)强化:及时强化有正面影响;无规律强化优于有规律强化。

  6. 学习就是知觉得重新组织。

  7. 记忆:
    根据意义编码。形象编码。联系(组织)编码。

  8. 增强记忆:
    感官记忆;短时记忆;长时记忆(语义网络系统)。

十二 积极心理学

  • 幸福方法:笑容、运动、沟通、善意、帮助。

  • 良知:直觉的情绪的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