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学与科学相关笔记

作者 Marlous 日期 2018-12-08
哲学与科学相关笔记

此笔记内容是根据读过的多本哲学相关的书、公开课整理出来的。

一 科学

1 科学的概念(来自 Wikipedia)

  • 通过经验实证的方法,对现象(原来指自然现象,现泛指包括社会现象等现象)进行归因的学科。
  • 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、能经得起检验的,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。
  • 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,但人文学科也越来越多地被冠以“科学”之名。
  • 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,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。
  • “科学”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,因此它绝不是“正确”的同义词。

2 科学的方法

观察、假设、检证。

3 科学的分类

大致分为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人文科学。
科学的分类

4 科学研究的分类

从目的、内容、性质三个方面分类。
科学研究的分类

二 哲学

1 哲学的概念(来自 Wikipedia)

  • 研究普遍的、根本的问题的学科,包括存在、知识、价值、理智、心灵、语言等领域。
  •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、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,并以理性论证为基础。
  • 在日常用语中,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、概念或态度。

2 哲学问题

  1. 概述:
  • 哲学是对无知问题的探究,解决无知问题。哲学让人自由,无知限制自由。哲学是一种元知识,建立自我的学问,与精神密切相关。
  • 哲学让人幸福,一种自足感。即在自己思想活动内活动(在自我思想中进行实现),不自足源于对外部事务的依赖感。
  • 通过辩论获得一种技艺,超出经验的自我,眼前的我,从未来看自己,而非只是把自己看成当下的存在。
  • 哲学落实在人的意识里,落实在判断、选择里。
  1. 内容:
  • 存在:
    研究存在学问在哲学上称为“形而上学 metaphysics”,创建者是亚里士多德。“形而上学”今天的两层含义: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(简而言之,就是事物背后的本质);与辩证法对立,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片面、孤立、静止的观点看待事物。

  • 知道:
    求知的基本动机是探求规律,预测未来,更好的生存。我们的生活由常识和知识所搭建。现代哲学由我们如何存在转为我们如何认识、知道。

  • 意愿:
    由“知道”到行动的统一。注:意愿有理性和非理性,意志是非理性的。意愿是完全合乎主体属性的那个东西,由此引出责任,道德是对自我内心的认定是内部活动。古典德性论是绝对的道德,超越环境的;今天的道德是相对的道德,根据环境做出调整。道德的基础是自由,可以选择成为他自身。

  • 共同体:
    共同体是在个体上的提升。其三个特点是共同的利益、一定的规范性、共同的目标。个人对共同体的要求是稳定有效制度的存在,个体的完善也是共同体的完善。个人主义两个重要方面,自我完善、角色意识。

  • 论辩:
    辩论是一种技术、一种文化(非权力的压服下,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)。辩论的发展:修辞学 -> 助产术(辩证法)-> 逻辑学(形式逻辑,亚里士多德首创)-> 数理逻辑(分析哲学)-> 数学(把形式逻辑更加形式化)。

  • 审美:
    维特根斯坦认为,美是主观感受,并非对事物的客观属性的描述。它是一个感叹词,没有实际内容。所以说整个美的本质论就是一个假命题。/ 席勒认为,在审美活动中,当我们获得快乐时,可以保持自由,不用牺牲自己的自由,是不受限制的自由。过剩的精力施展的愉悦。

  • 哲学与未来:
    哲学更深入的批评技术,摆脱技术对人的控制(人的异化)。没有哲学、人文教育,我们会生活的非常机械,失去自己,失去丰富性。技术和消费侵蚀我们的未来。/古典向现代思想转化的一个状态,由一个灵魂的人,内在的人转化为一个心理的人,而心理只是一种神经活动,一种身体状态。

3 西方哲学发展概况

  • 古希腊罗马哲学(BC 6 世纪 - AD 4 世纪)
  •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(4 世纪 - 14 世纪)
  • 近代早期西欧哲学(14 世纪 - 18 世纪)
  • 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(18 世纪)
  • 德意志古典哲学(1770 - 1844)
  • 过渡时期(1844 - 1900)

4 哲学与科学

5 一些哲学常识

  • 根据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,哲学主要分为两个阵营:
    唯物主义,唯心主义(客观唯心主义、主观唯心主义)。

  • 唯物主义发展:
  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、近代机械唯物主义、现代辨证唯物主义。

  • 认识的本质(反映论与先验论):
    反映论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。凡坚持物质第一性,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,都必然是反映论者。/ 先验论主张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。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、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,它是先天就有的。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
  • 认识的影响因素(唯理论与经验论):
  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这两种。/ 唯理论又称理性主义,它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,贬低感性认识的重要意义,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。/ 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,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。/ 我们要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。

  • 认识论中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(现代辩证唯物主义):
    第一个阶段,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;第二个阶段,从理性认识到实践。

  • 认识论中认识过程的感性与理性:
    感性是认识的初级阶段,指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。感性认识从潜到深三种形式为感觉(感觉是对事物某一属性的感性认识)、知觉(知觉是对事物整体性的感性认识)、表象(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)。/ 理性是认识的高级阶段,它是认识的深化,是抽象思维,是对事物本质的、整体的和内部联系的概括和反映。认识从潜到深三种形式为概念、判断、推理。

  • 认识论小结:
    认识过程小结

6 补充:西方哲学史

来自《西方哲学史》,罗素。

古希腊罗马哲学(BC 6 世纪 - AD 4 世纪)
中世纪基督教哲学(4 世纪 - 14 世纪)
近代早期西欧哲学(14 世纪 - 18 世纪)
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(18 世纪)
德意志古典哲学(1770 - 1844)
过渡时期(1844 - 1900)